五種方法可以喂魚飼料,識別魚是否吃飽
飼料是養魚的Z大成本之一,注重科學的喂養方法,不但有利于魚類的健康生長,而且可以節約飼料,有效提高養魚效益。
魚類飼料分類:
顆粒飼料:魚顆粒飼料的直徑通常為2.5mm-8mm,長度為5mm-10mm,可直接投喂。不要直接喂水,先晾干或晾干,再喂;如果飼料變質,就不要再喂了,以免魚食后中毒。
蛋糕飼料:蛋糕飼料飼喂小魚應打碎、浸泡、磨漿后投喂,喂中至大魚浸軟即可。
谷物飼料:玉米等大顆粒谷物,宜加工粉碎后喂魚;像谷物一樣的小顆??梢栽诎l芽后喂魚。嫩谷白芽營養價值高。魚吃了容易消化,吸收快,體重增加快。
綠色飼料:喂中到大魚后,綠色飼料一般可以去土直接喂;喂小魚的時候要切碎或者打漿,然后加入0.2%的鹽拌勻,灑出來喂。將綠色飼料切碎,煮熟,拌入適量糠麩和蘇打。小魚更喜歡吃。
糟糠飼料:喂小魚時,應將糟糠飼料浸泡在軟磨漿中;當你喂大魚時,你應該發酵它,直到它有酒的味道。喂食時,先少量喂食,然后逐漸增加,但不應超過每天喂食總量的30%。
蛋白質飼料:蚯蚓、蠅蛆、昆蟲等。都是魚的上等動物蛋白飼料,可以直接喂養,也可以曬干加工成粉末,然后和其他飼料一起喂魚。對于塊狀動物飼料,應將其切碎磨細,加入粘合劑制成小團狀飼料。
判斷魚是否吃飽了,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判斷:
一,注意觀察魚在餐桌或食場吃飯時間的長短。如果在投入一定數量的飼料后(正常投入的飼料量),魚吃完飼料的時間不到2小時,說明飼料不足,有些魚沒有吃飽,要適當添加。如果每年的飼料量是一定的,每天的飼料量在十年內是一樣的,但是到了十年底,飼料會在不到2小時內被魚吃掉,說明魚體已經增重,飼料量應該增加。飼料配合顆粒飼料時,飼料已經投入,魚還在表面急游覓食,不愿意沉入“二層水”,說明魚沒有吃飽。如果魚已經吃飽了,
二,水面不平靜,池中魚類活動頻繁,檢查魚體是否有寄生蟲騷擾,或者魚可能處于饑餓狀態。在育種池塘里,魚苗和魚類成群結隊地沿著池塘周圍瘋狂游動,這是缺乏適口餌料的表現,也是嚴重饑餓的標志,俗稱“馬病”。
三,定期檢查飼養魚的生長情況,一般每月檢查一次。當放養密度合適,匹配比例合理,沒有疾病時,發現魚的生長遠遠達不到預定的規格,個體大小相差很大,說明飼養的魚吃得不夠,經常處于饑餓或半饑餓狀態。
四,以鰱魚和鳙魚為主要養魚池塘,池水透明度超過40厘米,或水質由肥變瘦,或鰱魚和鳙魚頭大、尾小、背窄、游動無力,甚至有瘦死的個體漂浮在水面上,說明水中鰱魚和鳙魚的漂浮生物很少,導致這些魚生長緩慢。
五,以鯉魚為主要養魚的池塘,可以根據池水的渾濁度來判斷鯉魚的饑餓和飽腹感。如果整個池水渾濁(呈泥黃色),證明鯉魚在池底覓食活動頻繁,可以判斷鯉魚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