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類飼料和需要營養素的大致組成
當50多年前開始研究魚類飼料時,科學家們首先分析了有關魚類的自然飲食。例如,鱒魚是一種肉食性魚類,它的天然飲食包括50%的蛋白質、15%的脂肪、8%的纖維和10%的灰分,與陸地哺乳動物相比,它的蛋白質含量很高。從那時起,研究人員一直試圖找到水產養殖中使用的魚的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纖維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正確平衡。
蛋白質
任何魚類飼料中重要的成分之一就是蛋白質。所有蛋白質都是由不同比例的氨基酸組成的。因此,現代營養學家傾向于從氨基酸需要量的角度來研究蛋白質需要量,并旨在確定重要氨基酸的理想水平。這使得整個系統更有效率,因為魚不會獲得任何額外的氨基酸(然后被浪費),并且有足夠的必要氨基酸來健康生長。通常在設計飲食時,蛋白質水平也是一個也是重要的問題。這也是魚菜共生的一個關鍵問題,因為飼料中的蛋白質是所有氮廢物的來源,這些廢物稍后將被植物利用(見第5章)。
碳水化合物
碳水化合物由葡萄糖組成,葡萄糖是動物的主要能量來源。在魚飼料中常見的碳水化合物是淀粉,它有助于將飼料顆粒固定在一起,并提供廉價的能量來源。雖然通常在魚飼料中發現的含量很低,但發展導致其使用量增加?,F在,為了節省蛋白質,也就是減少被分解為能量的氨基酸的數量,魚類營養學家提供更多的碳水化合物,其優勢是后者也比蛋白質便宜。缺點是,這種方法有效地使許多肉食性魚類變成草食性或素食性,因為額外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植物。在過去的5年里,許多研究都在分析這是如何影響魚類生長和福利的,結果是十分有前景的。
脂肪
脂肪由甘油三酯或脂肪酸組成,它們像碳水化合物一樣為魚類提供能量,而且與碳水化合物不同的是,它們可以儲存在不同的器官中。許多魚類,特別是來自寒冷水域的魚類,依賴于飲食中的高水平脂肪(低于15%),包括一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亞油酸。脂肪酸也是轉運脂溶性維生素所需要的。大多數魚類飼料中脂肪含量相對較高,這意味著需要抗氧化劑來保持其穩定性,避免在飼料加工和儲存過程中降解(Harper & Wolf, 2009年)。
粗纖維
粗纖維是飼料中難以消化或難以吸收的部分,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?;曳执盹暳现械牡V物質,如鉀、磷、銅和鋅。超過魚能吸收的礦物質就意味著多余的礦物質會溶解在水中。這在魚菜共生中也很重要,因為我們可以設計出提供多余礦物質的飼料,這些礦物質會被魚排出,從而為植物提供養分。然而,通常先優化魚的飼料是一個好主意。